主持人:《金融时报》记者 赵萌
特邀嘉宾:毕马威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主管合伙人 王国蓓
“两会时间”开启,市场对于 2020 年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关注热度持续上升。国内,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同时,如何把各方面回升向好的因素化为转危为机的力量?国外,如何应对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对供应链产业链造成的冲击?
近日,毕马威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主管合伙人王国蓓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专访,对上述热点问题予以了详解。
记者:您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怎样的?主要应关注哪些机遇和困难?
王国蓓:尽管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有效的疫情防控成果及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 使得中国经济总体企稳。部分传统行业的确暂遇寒冬,但以数字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引领经济逆势增长。近期,筹备数年之久的公开募集“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落地,首批试点领域为包括新基建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将是一项推动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化的重要制度性举措。
目前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发酵,世界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国 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由此外部影响而受到不可避免的冲击,尤其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中断风险不断上升。随着中国经济基本企稳且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变,加之全球资产动荡且外资避险情绪升温,中国资本市场可能迎来新机遇。
记者:我们看到,疫情期间,数字科技创新加快发展,这将对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国蓓:2008 年金融危机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升级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倒逼改革,为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疫情催生了以数字科技创新为代表的中国新产业新业态快速逆势发展,如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线上零售、线上办公、线上教育、远程医疗等;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无人机、5G 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城市智能化建设——地方政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升城市数字化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数字化变革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用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引领中国经济开展全新局面。
此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复工复产的战略举措使得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得以尽快恢复,为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贡献了“中国力量”。面对海外疫情持续蔓延造成的供应链产业链中断风险,中国应积极制定预备方案、引导企业产品调运及产能共享,并加强国际合作与沟通,共同维护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同时,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依然坚定,各项支持政策也体现了中国“稳外贸”“稳外资”的决心。
记者:5 月 1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求,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可以看到,“六稳”+“六保”是国内宏观政策着眼于当前及未来情势给出的方案。您认为,下一步,金融业该如何继续发力做好“六稳”工作、完成“六保”任务?
王国蓓:“六保”是“六稳”的前提,只有做到了“六保”才有“六稳”的可能。疫情导致居民消费受限、需求萎缩、投资放缓,而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六保”是此次抗击疫情带来的经济保卫战的关键部署和科学安排,其中“保就业”是民生之重,摆在首位。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IMF 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较 2019 年下降 5.9 个百分点。
越是不确定性增加,金融业越要保持定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关键,则在于切实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金融业应始终围绕着支持实体经济,持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举例而言,在当前形势下,金融业可以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发力以支持“六稳”“六保”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疫情之下,数字化新型服务成为发展重点,金融业应继续加强信贷投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中小微企业为重要市场主体,是承载着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金融业应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外贸及其他受疫情影响严重企业的信贷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发展。三是可以着重提供供应链相关的金融产品以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四是通过创新产品服务来引导新型消费增长。